交易所 jiaoyisuo 分类>>
2025年全球Top加密货币交易所权威推荐中国绿色债券白皮书(2025)
交易所,交易所排名,交易所排行,加密货币交易所排行榜,加密货币是什么,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加密货币平台,币安交易所,HTX火币交易所,欧意交易所,Bybit交易所,Coinbase交易所,Bitget交易所,Kraken交易所,交易所权威推荐,全球交易所排名,虚拟货币交易所排名,加密货币,加密货币是什么进入新时代,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逐步深化。绿色已成为中国的鲜明底色,绿色发展日益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要加快绿色金融发展”成为社会共识。作为绿色金融的生力军,中国绿色债券市场自2016 年迈入蓬勃发展的新进程。经过多年的实践发展,中国的绿色债券市场已跃居全球首位,与绿色信贷共同构成绿色金融主渠道,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绿色发展创新之路。
绿色债券市场发展初期,中国绿色债券发行成本优势尚不突出。以发行利率衡量,在2017年和2018年略具有融资成本优势,分别为3.9BP和4.2BP,其余年份绿色债券平均发行成本与普通债券接近。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的通知》(银发〔2021〕142号)将业绩考核从绿色信贷拓展至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该政策出台后绿色债券的融资成本出现明显下降。2021年绿色债券发行成本优势逐渐凸显,较普通债券低10.1BP。2023年和2024年绿色债券继续维持较高的成本优势,分别为5.3BP和11.1BP。
我国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披露完整度显著提升,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更多决策支持。根据中国绿色低碳转型债券数据库统计,2021—2024年近四年发行前信息披露只数占比平均为82%,比2016—2020年均值提高13个百分点。近四年绿色债券发行前信息披露完整度平均得分67分,比2016—2020年均值提高17分。2024年绿色债券信息披露只数占比最高,87%的债券均披露了环境效益信息,为构建规范透明的绿色债券市场生态提供了数据支撑。
中国高度重视绿色发展,对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工作作出重要部署。2015年国务院发布《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首次提出建立绿色金融体系,为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拉开序幕。“十三五”规划纲要突出绿色发展主基调,对中国经济社会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进行全面部署。“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党的二十大强调绿色发展的重要性,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将绿色金融作为建设金融强国的五篇大文章之一,为绿色债券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在中央精神的指引下,监管机构加强顶层设计,积极推进绿色债券标准化建设,为中国绿色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保障。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对绿色债券等绿色投融资活动提出明确的发展措施,推动中国成为全球首个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经济体。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国证监会印发《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科学统一界定绿色债券支持领域和范围,推动绿色债券市场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2021年中欧《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发布,有效促进中欧绿色项目标准互认。202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进一步细化绿色产业的具体内涵和要求,为绿色债券资金投向领域指明了方向;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多措并举推动绿色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发挥绿色金融作用 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强化绿色融资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和转型债券(具体政策详见附录1)。
行业自律组织持续完善实施绿色债券相关细则,推动中国绿色债券市场规范化发展。2022年发布《中国绿色债券原则》推动绿色债券标准统一,与ICMA《绿色债券原则》在绿色债券核心要素上实现一致。2023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和北京证券交易所分别发布相关指引文件,对绿色公司债券的募集资金管理和用途、信息披露、评估认证等做出了具体规定,便利市场机构积极参与绿色债券投融资活动。2023年《绿色债券存续期信息披露指南》提出了境内绿色债券存续期信息披露标准和规范,为国内绿色债券发行主体存续期信息披露提供参考。2024年交易商协会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绿色及转型债券相关机制的通知》,完善绿色及转型债券相关工作机制。
金融基础设施积极研究推动中国绿色债券环境信息披露的标准化,助力中国绿色债券市场标准化发展。中央结算公司充分吸收绿色债券市场环境效益信息披露的最佳实践经验,参考《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 ,遵循规范性、兼容性、简洁性、完整性、针对性等原则,构建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对每个行业都有一组体现其特点的必填指标和选填指标,实现了与国内外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标的兼容,居国际领先水平。目前,基于该指标体系的深圳市地方标准《金融机构投融资活动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标要求》已正式发布并落地应用。指标体系的行业标准《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标体系》(JR/T0322—2024)也已正式发布,得到主管部门及市场各方的高度认可,推动中国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披露统一标准制定方面实现重大突破。中央结算公司打造国际首个集中展示绿色债券环境效益数据的中国绿色低碳转型债券数据库,系统展示绿色债券募集资金对环境的贡献,为市场参与各方提供量化的环境效益数据参考。目前,中国绿色低碳转型债券数据库已覆盖境内全品种绿色债券、港澳及离岸人民币绿色债券的全生命周期环境效益数据,涉及债券5000余只、发行规模10万余亿元人民币,涵盖境内外1000余家发行人,募集资金投向超150个绿色行业。
市场机构开展绿色债券评估认证,助力提升绿色债券环境信息披露透明度。2017年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发布《绿色债券评估认证行为指引》,有效规范了绿色债券评估认证行为,提高了绿色债券评估认证质量,促进了绿色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2024年,已有超过85%的中国绿色债券进行了绿色评估认证5。中国绿色债券评估认证机构重点对绿色债券的募集资金管理、项目绿色属性的识别判断、信息披露情况和项目环境效益信息等情况进行分析,助力绿色债券信息披露质量的提升。
市场机构以服务国家战略为遵循,推动绿色债券指数编制。其中,以中央结算公司编制的绿债指数最为典型。中央结算公司于2016年发布了中国首批绿色债券指数和全球首只气候债券指数。在《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出台后,发布遵守该目录的绿债指数,为规范绿色债券投资提供参考。2021年为响应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率先发布中债-碳中和绿色债券指数。2023年发布中债-绿色普惠主题金融债券优选指数,首次将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结合,有效引导市场资金助力二者融合发展,目前已有4只挂钩该指数的公募基金产品成功发行。2024年推出中债区域绿色债券综合系列指数,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等重要区域,促进区域经济绿色转型。随着中国债券被动投资理念的兴起,中债指数系列已成为表征境内人民币债券市场的重要参考。截至2024年底,已有十余只挂钩中债绿色及可持续发展指数的产品成功发行。
2016年,中国发行全球首单“双重绿色属性”绿色资产担保债券。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将优质绿色债券纳入中期借贷便利合格担保品范围。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展碳减排支持工具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业务,引导资金向绿色低碳领域倾斜。同年,中央结算公司推出绿色债券担保品管理服务,创设“标准化绿色债券担保品池”和“合格担保品范围扩容”两大服务模式。截至2024年末,绿色债券担保品服务覆盖金融机构超200家,管理余额近700亿元。
推动绿色债券发行主体开展环境信息披露,研究建立覆盖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推动相关上市公司、发债主体依法披露环境信息。鼓励发行主体在统一的中国绿色低碳转型债券数据库集中披露环境效益信息,提升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标准化和数字化水平。探索金融科技和数字技术在绿色债券环境信息披露的应用,通过遥感监测、AI、区块链、大数据等方法和工具,对绿色债券环境信息进行识别和监测,提升环境信息披露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扩大绿色债券发行主体,研究推出绿色地方政府专项债,将符合条件的生态环保等领域建设项目纳入地方政府债券支持范围。大力支持发行境外绿色主权债,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金融机构发行绿色债券和绿色资产支持证券。鼓励绿色债券资金投向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对优质绿色债券发行人审核注册设立绿色通道,降低发行审查成本。鼓励市场机构提高绿色债券在资产组合中的占比。积极发展碳中和债和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探索试点绿色债券与碳配额抵质押相结合,允许企业用碳资产增信。研究推动绿色资产管理产品发展,多渠道鼓励绿色资管产品发行和投资。大力发展适合中小微企业的绿色普惠金融债,鼓励银行发行绿色普惠金融债募集低成本专项资金。积极推动绿色养老债券的发展,鼓励企业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支持绿色养老产业发展。
通过税收优惠、减提风险资本准备金、纳入货币政策操作担保品池等政策,提升绿色债券对于投资者的吸引力。鼓励企业年金、养老保险基金、社保基金、主权财富基金等长期机构投资者投资绿色债券,设定最低绿色投资比例。加强二级市场建设,提升市场流动性,增强投资者信心。建议借鉴欧盟经验,引入做市商制度,降低绿色债券交易成本。推动绿色债券指数衍生品的发展,研发以绿色债券指数、ESG指数为标的的指数型基金,吸引被动投资者。探索发布绿色债券收益率曲线,促进绿色债券市场价格发现,提升市场定价效率。
促进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开放,实现境内外市场良性互动。鼓励境外机构发行绿色熊猫债,投资境内绿色债券。探索发行“一带一路”绿色项目专项债,支持中资机构发行离岸绿色债券,吸引国际投资者。推动国内国际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互联互通,便利中外投资者跨境开展绿色投资。加强与国际组织和专业机构在绿色债券领域国际标准研制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主动参加绿色金融国际标准制定,推动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体系兼容。深化绿色债券业务、信息披露标准及规则的国际交流,鼓励在国际交易所应用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标体系加强信息披露,推动在境外发行人民币绿色债券。研究推动绿色债券跨境交易,允许在国际交易所交易,在境内结算。持续丰富符合国际标准、满足海外投资者需求的中债绿色系列债券指数、绿色低碳转型债券数据库,提升中国绿色债券的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