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 jiaoyisuo 分类>>
2025年全球Top加密货币交易所权威推荐【债市研究】化存控增促发展城投企业转型进程加快——2025年上半年城投债市场分析与展望
交易所,交易所排名,交易所排行,加密货币交易所排行榜,加密货币是什么,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加密货币平台,币安交易所,HTX火币交易所,欧意交易所,Bybit交易所,Coinbase交易所,Bitget交易所,Kraken交易所,交易所权威推荐,全球交易所排名,虚拟货币交易所排名,加密货币,加密货币是什么城投企业融资延续收紧态势,2025年3月,沪深交易所发布“3号指引”和“2号指引”,主要对公司债券发行审核中的重点关注事项进行了修订,如重点核查资产负债结构、现金流量、EBITDA对利息的覆盖倍数等偿债能力指标,关注城投企业公益性业务占比及财政补贴依赖程度等,进一步加强对城投债发行审核管理。此外,上半年,交易商协会扩大“政府出函”的发债主体范围,要求与政府存在往来(与政府相关的现金流不为0)的、过往认定为产业类的主体发债均需按照城投债审批流程,需由地级市及以上政府出函,城投企业境内发债持续严监管。同时,城投企业境外融资监管显著收紧,目前重点省份的城投企业境外发债基本仅限于“借新还旧”,非重点省份如拟新增境外债额度需省级发改和财政厅联合出具书面同意函,监管口径逐步与境内发债趋同。整体来看,城投债发行审核延续趋紧态势,城投企业新增融资难度仍较大。此外,8月初,财政部通报六起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责典型案例,严肃查处新增隐性债务和隐性债务化解不实等违法违规行为,对城投企业保持高压监管态势。
“防风险”和“促发展”再平衡,重申“化债与发展并举”的政策思路。2025年1月,监管部门发布“99号文”,明确重点省份的退出路径,同时对平台退出进度及退出平台之后的后续要求进行了详细说明;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动态调整债务高风险地区名单,支持打开新的投资空间,以发展促转型、以发展促化债”。“退重点省份”及“退名单”路径确立,进一步体现了“化债与发展并举”的政策思路,有利于地方政府在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2025年以来,城投企业发债仍处于严监管态势,虽有部分优质城投企业实现新增,但整体新增难度仍较大,城投债募集资金以借新还旧为主。上半年,城投债发行规模同比下降11.86%至23810.63亿元,环比下降6.55%,城投债发行规模延续下降走势;净融资-1780.50亿元,净偿还规模同比明显扩大、环比有所收窄。具体来看,经过一季度发行规模和净融资环比小幅回升后,二季度城投债发行规模环比下降17.50%,且各月均呈净偿还状态,二季度净融资为-2254.99亿元。上半年,随着城投企业市场化转型加速,已声明市场化经营主体的城投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占比33.08%,占比同比小幅提升,该部分主体实现净融资693.13亿元。
分区域来看,上半年,非重点省份和重点省份城投债发行规模同比环比均有所下降,其中非重点省份发行规模同比下降约11%,重点省份发行规模同比环比降幅均超过15%。非重点省份中,江苏、山东和浙江城投债发行规模合计占比近45%,集中度仍较高;江苏、浙江、湖南、山西和西藏城投债发行规模同比降幅超过20%;河北、湖南、湖北、陕西城投债发行规模同比增幅较大。重点省份中,重庆、天津、云南和广西城投债发行规模居前,其余省份发行规模均较小;受当期城投债到期规模下降影响,天津城投债发行规模同比下降54.56%;随着借新还旧需求的增加,贵州、广西城投债发行规模同比大幅增长。
净融资方面,上半年,非重点省份城投债由上年同期的净融入转为净偿还,净偿还规模环比大幅增长约85%;重点省份城投债净偿还规模同比有所扩大。非重点省份中,山东、广东、河北、新疆、北京、陕西和海南城投债呈净融入状态,其他省份均为净偿还,江苏净偿还规模最大(652.98亿元),此外湖南、浙江、安徽、湖北、福建和四川的净偿还规模亦超过100亿元。重点省份中,除了辽宁和内蒙古(无发行)外,其他省份城投债均呈净偿还,重庆和贵州净偿还规模超过100亿元。
发行期限方面,在城投债发行供给端收紧及资产荒的背景下,城投债发行期限整体拉长。上半年,城投债发行期限以中长期为主,3年以上的城投债占比近55%,占比同比提升9.20个百分点;超长期(10年及以上)城投债共计发行143期,发行规模1061.75亿元,发行期数和规模同比(94期、822.98亿元)均大幅增长。重点省份中,贵州、广西、吉林和辽宁的城投债发行期限结构呈改善态势,贵州、重庆、辽宁、吉林和广西实现超长期城投债发行。非重点省份中,除安徽、河南、湖北、陕西短期城投债发行占比有所上升外,其他各地区城投债发行期限均有所改善,浙江、上海、湖南、福建等地区发行的3年以上城投债占比明显上升,城投债发行期限进一步拉长;非重点省份作为超长期城投债发行的主力,超长期城投债共发行125期,发行主体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等经济较发达省份,发行主体行政层级以地市级为主,主体级别主要为AAA级,发行品种主要为中期票据和公司债券。
发行成本方面,上半年,城投债平均发行利率和平均发行利差有所波动,发行利率呈“先升后降”走势,整体利差中枢同比略有抬升,其中短期城投债平均发行利率和平均发行利差降幅较大。重点省份中,贵州、云南和宁夏平均发行利差同比环比均较明显压降,但贵州、云南、青海、黑龙江和甘肃的发行利率和利差仍居高位,再融资环境仍有待改善。非重点省份中,除上海和西藏发行利差同比环比均有所收窄外,其他各地区发行利差均有所回升,山东和陕西的发行利率和发行利差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超过30个BP,或受区域内部分地区舆情持续发生影响;平均发行利差最高的陕西与平均发行利差最低的上海差距扩大至100.91bp,同比上升约15个BP,信用分化有所加剧。
2025年上半年,随着沪深交易所修订公司债券发行指引以及交易商协会升级“政府出函”要求,城投债新增发行难度加大。上半年,全国共有102家城投主体实现债券新增发行1,发行债券期数和规模分别为147期、1027.19亿元,期数和规模同比环比均较明显下降。从发行主体来看,新增发行主体主要分布于非重点省份,以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等经济财政实力和产业优势较强的地区为主,大多围绕地方国有资产运营、保障区域民生及城市服务等职能开展业务;重点省份中重庆、天津、广西、吉林和辽宁实现新增发行,但整体新增数量较少,新增发行债券规模占比不到15%。新增发行主体级别以AAA级和AA+级为主,占比超过70%。新增发行的债券品种主要为私募债、一般中期票据和一般公司债,规模占比合计约76%。从项目投向领域来看,新增债券主要投向乡村振兴、双碳、绿色产业、重要产业园区建设、城市更新、异地搬迁安置等领域。
上半年,城投企业整合持续推进,在此背景下,主体评级上调的城投企业数量同比基本持平。同时,随着一揽子化债方案持续推进,城投企业债务风险得以阶段性缓释,主体级别及展望下调的城投企业数量持续减少,其中主体级别调降的城投企业3家,同比减少4家;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为负面的城投企业1家,同比减少2家。级别或展望首次下调的城投企业为1家。从地域分布来看,下调企业主要集中在贵州(占75%),下调原因仍主要包括企业持续出现负面舆情,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存在较多被执行信息,出现各类借款逾期及欠息、票据逾期,整体流动性紧张,短期偿债压力大,业务持续性不足等。
2024年底,城投企业全部债务3持续增长,但增速明显放缓,由上年的11.01%下降至4.45%,是近年来城投企业债务增速首次低于社融增速。其中,非重点省份城投企业全部债务较上年底增长6.17%,低于社融增速;重点省份城投企业全部债务较上年底下降约7%,是近年来首次实现压降。分地区来看,除北京、河北城投企业全部债务增速上升外,其他非重点省份城投企业全部债务增速均有所放缓;大部分重点省份城投企业全部债务均呈下降趋势。
从债务指标来看,城投企业资产负债率和全部债务资本化比率虽仍小幅增长,但上升势头趋缓,重点省份随着债务规模的压降,城投企业资产负债率和全部债务资本化比率均小幅下降。短期偿付压力方面,城投企业现金短期债务比持续下降,短期偿债压力仍较大,其中北京和上海城投企业现金类资产较为充裕,黑龙江城投企业短期债务规模小,现金短期债务比均持续大于1倍,河南、山东等非重点省份现金短期债务比处于较低水平;重点省份中天津、广西、辽宁和青海现金短期债务比均有所上升,短期偿付压力有所缓释。
从债务期限结构来看,一揽子化债方案实施以来,城投企业短期债务占比整体仍呈小幅上升趋势,但重点省份城投企业短期债务占比持续下降,债务期限结构有所改善。融资渠道方面,随着存续债券融资规模的压降,2024年底,城投企业债券融资占比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至21.23%,非重点省份债券占比变化与行业趋势基本一致,重点省份债券融资占比略有上升。同时,随着银团贷款对非标等高息债务置换工作的推进,2024年底,城投企业非标债务4增速明显放缓,非标债务占比同比下降0.23个百分点。其中,重点省份受化债政策支持力度更大,非标债务规模同比大幅下降20%左右,非标债务占比较2023年底下降1.26个百分点,债务结构改善尤为明显。
从投融资活动来看,为满足项目投资以及债务偿付所需资金,2024年,城投企业整体筹资力度加大,筹资活动现金保持净流入,但净融入规模较明显下降,融资压力上升背景下,城投企业项目投资现金支出6规模同比下降9.43%,呈下降趋势。其中,重点省份城投企业投融资受限更为明显,项目投资现金支出规模同比下降近13%,筹资活动现金流入规模同比下降近4%,筹资活动现金虽保持净流入,但净流入规模同比下降66.38%;非重点省份城投企业项目投资现金支出规模亦有所收缩,但随着自建自营等转型发展业务投入的加快,仍有近六成的城投企业筹资活动前现金流为负,筹资活动现金净流入规模降幅超过40%,融资压力亦加大。声明为市场化经营主体的城投企业中,超过七成的企业筹资活动现金维持净流入,占比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49%),表明退平台对城投企业融资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积极影响。
截至二季度末,存续城投债规模约13.23万亿元。假设含权债券全部选择行权,2025年下半年到期城投债规模合计2.42万亿元,较2024年下半年兑付规模(2.63亿元)下降约8%。江苏、山东、浙江、江西、河南、重庆城投债到期规模位列前六,合计占比近60%。其中,2024年底,山东有近一半的城投企业现金短期债务比低于0.3倍,河南超过四成的城投企业现金短期债务比低于0.2倍,重庆超过六成的城投企业现金短期债务比低于0.3倍,需对上述到期规模大且流动性压力较大地区的城投债兑付情况保持关注。重点省份中,除重庆下半年到期规模超千亿外,天津、贵州、广西和云南下半年到期城投债规模亦较大,需关注其集中兑付压力。
“一揽子化债方案”及增量化债措施实施以来,地方化债可利用的财政、金融资源拓宽,城投企业债务增速放缓,融资成本下行,融资结构改善。2025年以来,城投企业非标风险事件发生次数及票据逾期7的企业家数均明显减少,非标及票据逾期等负面舆情边际收敛,城投企业流动性风险得以阶段性缓释。但城投企业债务规模及付息规模持续增长,存量债务规模仍然庞大。在外部融资受限、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自身造血能力尚且不足的情况下,近年来城投企业现金短期债务比和EBITDA利息倍数均持续下降,且2024年底超过一半的城投企业EBITDA对利息支出的覆盖倍数不足1倍,近55%的城投企业现金类资产对短期债务的覆盖程度不到0.4倍,城投企业面临的债务本息偿付压力仍然较大。重点省份城投企业2024年利息支付规模虽同比下降6.65%,但期末货币资金亦大幅下降近20%且规模普遍较小,付息压力不容忽视。非重点省份获得的化债支持力度相对较小,部分地区受非标信用风险事件影响融资成本持续攀升,外部融资收紧背景下,资质相对较弱的城投企业融资渠道进一步收窄,部分地区通过非标、定融等高息渠道获取资金,导致融资成本不降反升。未来,部分信用出险地区、债务负担较重地区以及资质较弱的城投企业还本付息压力情况仍有待关注。
2024年以来,各地区以特殊再融资债券及金融机构贷款置换、资产盘活作为主要的化债手段,积极推进债务化解工作。“99号文”明确要求2027年6月底前全部城投企业隐债化解完成并实现“退平台”,截至2025年6月底,由地方政府宣布已退平台的城投企业超过1200家,其中浙江超过600家,江苏超过200家,而四川、江西、山西、陕西、河北等地区已退平台的城投企业数据仍较少。此外,内蒙古已退出重点省份,宁夏也已明确提出拟退出重点省份。总体看,随着化债政策持续推进,各地区大力推动区域内城投企业债务压降及退平台工作,实际进展快于预期,但不同地区间化债进度呈现较大差异,整体化债进度区域分化加大。
随着城投企业退平台、“退重点省份”进度加快,各地城投企业整合重组举措明显增多,城投企业转型进程提速。退平台后及转型过程中,城投企业与地方政府关联关系将重塑调整,需关注城投企业退平台及转型发展过程中新型政企关系的构建。同时,城投企业转型应着眼于长远效益的提升,避免仅仅围绕着融资的短期目标进行财务美化的假转型,同时需平衡好化解存量债务与拓展增量业务的关系,注重资金使用效率,严控不合理、不可持续的产业投资冲动,最大化降低建设资金回收风险,避免陷入项目收益不达预期而债务负担及流动性压力加重的困境。此外,7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并强调要转变城市发展理念、转变城市工作重心等“五个转变”,以及着力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着力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等“七项重点任务”,为城投企业市场化转型指明了方向。城投企业可利用其在城市建设及运营方面积累的经验及优势,积极通过市场化方式参与城市老旧区域的改造升级、智慧城市治理等项目,盘活存量资源、抓住契机、跟紧政策导向并适时变通创新,实现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主体向资源整合主体、城市服务主体的转变,从而进一步加快市场化转型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