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 jiaoyisuo 分类>>
2025年全球Top加密货币交易所权威推荐宗良 马高欢:外资增持视角下中国债券市场的国际化机遇与实践
交易所,交易所排名,交易所排行,加密货币交易所排行榜,加密货币是什么,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加密货币平台,币安交易所,HTX火币交易所,欧意交易所,Bybit交易所,Coinbase交易所,Bitget交易所,Kraken交易所,交易所权威推荐,全球交易所排名,虚拟货币交易所排名,加密货币,加密货币是什么本文聚焦中国债券市场国际化进程中的高质量发展方向,系统梳理了我国债券市场在开放深度、外资持有规模、绿色主权债创新及市场互联互通等方面的显著进展。同时,结合我国经济稳健增长、金融高水平开放深化、全球美元资产风险上升等机遇,分析了债券市场国际化的核心优势。通过借鉴成熟市场在制度体系、运行机制、国际化程度及流动性管理等方面的经验,提出针对性策略:完善交易机制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强化国债在定价基准与市场稳定中的“领头羊”作用,拓宽年金、保险及境外资金等多元渠道,以推动债券市场在国际化进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全球资本配置与国内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我国自2002年实施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以来,逐步放宽资本流动限制、完善人民币跨境流动机制。全球通、债券通、沪港通等机制促进了我国内地与香港地区及海外债券市场的互联互通。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2024年,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成交377.8万亿元,日均成交1.5万亿元;交易所债券市场现券成交41.7万亿元,日均成交1724.4亿元。柜台债券市场累计成交101.7万笔,成交金额5349.0亿元。随着我国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的推进,一级市场已形成层次分明、主体多元的发展格局。同时,国债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在全球债券市场中的地位不断提升。随着我国债券市场开放的深化和整体规模的显著扩大,中资机构境外发债活跃。2024年中资境外债一级市场共发行1136只债券,发行规模超1000亿美元。
截至2025年4月末,我国债券市场托管余额为184.9万亿元,其中国债托管余额为35.6万亿元。庞大的国债规模为市场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能够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也使得国债市场在我国金融市场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2019年,我国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券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2021年,国债纳入富时世界国债指数。据彭博数据,截至2024年11月初,彭博全球综合指数中中国债券的比重提升至9.7%,人民币随之成为该指数中第三大权重货币,仅次于美元和欧元。人民币债券市场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吸引了更多国际投资者的关注和配置。
人民币债券已成为全球投资者资产配置的重要选择,外资机构持有人民币债券的规模明显增加(见图1)。截至2025年4月15日,境外机构持有人民币债券总量为4.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700多亿元,约占银行间债券市场总托管量的2.4%,且增速较快。其中,境外机构持有我国国债规模达2.1万亿元,已有1160余家机构进入我国债券市场,覆盖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这充分体现了人民币债券国际化的积极进展。与此同时,熊猫债与点心债规模不断增长,发行主体范围持续扩大,整体发展势头良好。
近年来,国内绿色金融市场发展迅速,成果显著。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本外币绿色信贷余额达36.6万亿元,绿色贷款新增6.52万亿元,绿色债券存量规模约为2.1万亿元。2025年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绿色主权债券框架》正式发布。伦敦时间4月2日,中国财政部代表中央政府在英国伦敦成功簿记发行了60亿元人民币绿色主权债券。这是我国首次以主权信用为背书发行绿色主权债券,不仅将绿色元素融入我国主权离岸多币种收益率曲线,也标志着我国在推进绿色转型与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方面迈出重要一步。
金融高水平开放有力推动了人民币债券国际化进程,显著提升其在国际市场上的认可度和接受度。这吸引了众多境外机构配置人民币债券,助力人民币债券成为全球投资者资产配置的关键要素,从而提升了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地位和影响力。我国金融开放以服务实体经济与助力企业走出去为导向,探索中国特色路径,而非单纯追求资本项目全面可兑换。在对外的负债方面,直接投资占主导,凸显了外资结构的稳定性;在对外的资产方面,储备资产与对外直接投资占比较高,证券资产配置占比较低。这种结构既体现了资本流动的稳健性,也表明我国债券市场蕴含着巨大增长潜力。
以共建“一带一路”、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为契机,我国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合作不断深化。通过提高境内外企业投资和发行人民币债券的便利度、创新人民币债券产品体系、支持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健康发展,并促进离岸与在岸债券市场良性循环,不断推动债市国际化向更高水平迈进。目前我国利率相较于海外市场更低,人民币债券的低息融资优势凸显,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容。同时,我国国债市场规模已跃居全球第二,市场深度与流动性大幅提升,能够更好地满足国际投资者的交易和配置需求,为债市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近年来,美元汇率波动加大,加之地缘政治风险不断加剧,各类制裁与资产冻结措施频繁出台,持有美元资产的不确定性不断上升,引起部分国家的担忧。凭借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和金融市场开放等优势,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快。2024年人民币成为全球第三大国际债券计价货币。与此同时,随着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以及美元波动加剧,投资者风险偏好降低,而人民币债券市场相对稳定且与其他资产相关性弱,成为全球投资者分散风险的重要选择,有利于我国债市吸引更多国际资金。
发展成熟的债券市场往往具有完善的制度体系。一是法律体系完备,从而为市场运行筑牢根基,相关法规清晰界定各方权利义务,确保市场活动有法可依。二是监管架构严谨,监管机构间协同高效。凭借先进的监管科技,能够实现对市场的实时监测与精准调控,有效平衡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三是信息披露制度严格,发行人需及时、准确、全面公开财务与经营信息,助力投资者决策,提高市场透明度。四是风险管理体系健全,运用信用评级、风险对冲工具等手段,有效识别、评估和管控风险,维护市场稳定。确保结算托管体系高效,实现债券登记、存管、结算等环节无缝衔接,保障交易顺利完成。这些制度相互支撑,构成完善成熟的制度生态,为债券市场稳健运行、资源高效配置及投资者权益保护提供坚实保障,成为市场长期发展的关键支柱。
发展成熟的债券市场通常国际化程度较高。市场中境外投资者广泛参与,涵盖金融机构、养老基金、主权财富基金等,持有大量债券资产,成为市场重要力量,为金融市场提供大量资金,增强市场国际影响力。在交易方面,支持跨境交易,提供便捷交易渠道和先进交易系统,投资者可灵活选择交易场所和方式,实现全球债券买卖。市场交易品种多元化,除传统债券外,还有丰富的衍生品,满足不同投资者需求。此外,市场基础设施完善,托管、清算、结算高效便捷,支付清算系统发达,支持多币种结算,降低跨境交易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成熟债券市场在国际资本流动中占据关键地位,促进全球资本优化配置,增强市场活力与国际竞争力。
全球发达经济体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具有多样性。价格型与数量型工具各司其职:回购协议与国债交易通常作为数量型工具,前者调节短期流动性,后者影响长期资金供给。招标机制通常采用价格招标模式,数量相对固定,而价格随市场调整,以此减少对利率信号的干扰。在特殊情境下,操作模式灵活。如日本央行在非常规政策阶段以固定利率无限量购债。欧洲央行则通过双重职能设计,常规以固定利率无限量回购释放流动性,危机阶段则启用国债买卖等工具定向纾困。这种分层设计既保障日常政策传导的精准性,亦为极端风险预留应对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