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 jiaoyisuo 分类>>
债券市场2025年上半2025年全球Top加密货币交易所权威推荐年回顾与下半年展望
交易所,交易所排名,交易所排行,加密货币交易所排行榜,加密货币是什么,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加密货币平台,币安交易所,HTX火币交易所,欧意交易所,Bybit交易所,Coinbase交易所,Bitget交易所,Kraken交易所,交易所权威推荐,全球交易所排名,虚拟货币交易所排名,加密货币,加密货币是什么
第一个阶段是年初至2月上旬。央行对长债关注度升温叠加汇率压力加大、资金面偏紧,债券短端利率和存单利率快速调整,1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13BP至1.21%,但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8BP至1.60%,曲线月初,PMI数据不及预期,供给侧出清传闻带来轻微扰动,债券长端利率延续此前惯性而大幅下行。随后央行对债市的关注再度升温,央行工作会议提及“防止资金空转”并公告称1月起暂停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操作,债市收益率震荡,曲线月中旬,央行、国家外汇局宣布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外汇市场指导委员会会议强调要“坚定不移”保持汇率基本稳定,降息预期有所收敛。在资金面持续偏紧的叠加影响下,债券收益率上行,曲线月下旬,特朗普正式宣誓就职美国总统,央行重启14天逆回购,资金面有所缓和。同时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以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曲线中短端收益率普遍上行,“机构抱团”影响下长端相对强势。春节期间,DeepSeek冲击全球AI格局、特朗普关税反复、美国经济数据走弱,海外资产波动明显加大。节后资金面阶段性转松,长端收益率小幅下行,短端下行较多,曲线略微走陡。
第二阶段是2月上旬至3月中旬。资金面持续偏紧下货币政策宽松预期重估,降准降息预期收敛,基本面出现一些积极信号,股市震荡上行,债券收益率全面调整,1年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上行38BP、30BP至1.59%和1.90%,曲线继续平坦化。节后A股继续走强,热点转向供给侧出清主题,债市开始担心再通胀,收益率有所上行。2月中旬资金面持续偏紧,叠加央行将在香港地区发行600亿元人民币央票的消息,短端利率大幅上行;另一方面,国常会提到促消费和“化解重点产业结构性矛盾”,2024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到“择机调整优化政策力度和节奏”,加上社融超预期和股市震荡走强,债市长端利率也步入调整,曲线月下旬,资金面继续维持紧张,A股延续强势,MLF到期带来流动性扰动,债基出现局部赎回,债市调整加深。进入3月,“两会”召开,资金面如期企稳,但在股市偏强、降息预期重估及银行兑现浮盈等因素影响下,现券收益率大幅调整,长端、超长端调整较多,曲线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冲击1.9%。
第三阶段是3月中旬至4月上旬。央行展示出呵护态度,债市基本完成对透支的修正后,配置盘也开始入场,债券收益率转为下行,随后美国对等关税大超预期,收益率下行幅度加大,1年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下行26BP、15BP至1.63%和1.44%。3月中旬,10年期国债收益率调整到1.9%左右,基本完成了对之前极端预期的修正,性价比也在修复,部分配置盘开始入场。叠加3月税期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转为净投放,MLF自去年8月以来首次净投放且提前公布投放量,市场认为央行态度或有所变化,3月底,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中枢下行至1.8%左右。4月初,美国对等关税大超市场预期,清明假期中国宣布对美国采取反制措施。避险情绪高涨,全球风险资产大跌。在外需走弱、避险情绪及国内宽货币预期升温的背景下,长端收益率大幅下行。
第四阶段是4月上旬至6月底,基本面继续波浪式运行,中美关税摩擦缓和,降准降息落地,资金面平稳偏松,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1.62%~1.73%区间震荡,1年期国债收益率则下行10BP至1.34%,10年期与1年期国债利差走阔12BP,收益率曲线月上旬,随着资金面边际转松,政策呵护股市,债市波动性骤降,10年期国债收益率经历了前期快速探底后在1.65%附近持续震荡。4月下旬,关税政策反复叠加MLF续作、特别国债发行和政治局会议未超预期等导致债市情绪反复、较为纠结。5月上旬,央行宣布降息降准,资金面继续转松,同时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到,视市场供需状况择机恢复国债买卖操作,在以上多重利好因素催化下短端利率下行,长端、超长端震荡,曲线月中旬,中美关税缓和再超预期,打破债市横盘僵局,收益率上行。但随后存款利率、LPR下调落地,收益率窄幅震荡。其间银行兑现浮盈一度引发债基赎回担忧,但实际扰动不大。6月初,央行通过买断式逆回购等政策工具释放呵护信号,叠加大行增持短债,市场做多情绪略有回暖。随后中美会谈传出积极信号,但市场对关税扰动的反应逐步钝化。中旬公布的高频数据偏弱,叠加资金面宽松、地缘冲突升级,收益率震荡下行。下旬,伊以达成停火协议,股市走强,叠加资金面边际收紧,债市情绪受到压制。临近月末,跨季资金面季节性收敛,地缘局势反复,股市走强,债市震荡略偏弱。
今年我国有望实现5%的经济增速目标,主要原因是关税冲击可控,“抢出口”与美国经济前景等因素对外需的影响好于预期,以及国内财政政策相对积极。不过在总量之外,还需关注内部的三个关键因素——地产、价格和融资需求。下半年地产业将进一步分化磨底,但周期性回升还需要人口、就业、收入预期等多方面的配合。下半年价格信号可能仍有待强化,预计三季度前CPI同比仍处在较小负值区间,至年底小幅修复至0.5%附近;PPI反复后弹性相对有限。下半年融资需求存在企稳契机,但向上缺乏弹性,结构上仍是政府和央企加杠杆、居民和民企稳杠杆、城投房企去杠杆。
货币政策方面,新旧动能转换继续,外部不确定性较大,货币政策预计维持“适度宽松”立场,下半年预计降息10BP和不降息的概率各一半,9月份或是敏感时点(经济数据披露及美联储可能降息)。在稳息差导向下,非银存款、保险预定利率等仍有一定的下调空间。降准预计还有一次(幅度可能是50BP),用于补充流动性缺口,降准时间可能在四季度。结构性工具有望继续加码,尤其对政策性银行可能有增量支持。国债买卖将适时重启,在供给高峰时重启的可能性更大。财政政策加码必要性不高,需要触发因素。相比之下,政策性金融等“准财政”工具更值得重点关注。地产政策空间有限,预计继续围绕城市更新、商品房收储、一线城市放松等几大方面展开。
投资者行为方面,债市需求端支撑力度有限。保险行业保费资产欠配压力较往年有所缓解,三季度要关注保险预定利率下调可能。大行承担着债券供给承接任务,但在指标约束下,面对供给高峰时,其配置能力仍面临阶段性考验。中小行延续配债力度,但也更关注风险。此外,银行在季度末等时点会兑现浮盈,对业绩不佳债基的看法或会生变,由此产生的相关减持操作可能也会阶段性扰动市场。理财业绩弱化、平滑机制逐渐消失,叠加“质量重于规模”的监管导向,机构冲规模动力减弱。被动指数型债基,尤其是债券ETF,成为公募债基新的规模增长点。
从上述因素判断,下半年债市大概率呈现震荡偏强特征、扰动较多,节奏判断难度极大。一是关税的情绪冲击阶段性减退,实际基本面影响开始显现,基本面整体略偏有利;二是关税仍有反复的必然性,8—9月份尤其值得关注(90天暂缓到期与补库存结束),届时债市或存在波段机会;三是三季度传统上是债券供给高峰期;四是年底降准可期,配置盘提前布局,不过力度较往年偏弱。不难看出,机构行为、资金面和风险偏好都可能影响债市短期表现。